德国的土壤不长“书呆子”, 条件不允许!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女子无才便留德 Author 无才姐
在德国学校里,成绩好未必是件好事。头悬梁锥刺股在这里没什么市场,相反,成绩太好会被鄙视。
德国的老师和家长不鸡孩子的成绩,倒是对鸡孩子的运动热情满满。在这里,孩子必须四肢发达,至于头脑简不简单,大家随意!
德语里有个散发着浓浓柠檬芳香的词Streber/in,形容野心勃勃,一门心思往上爬的人。
中国孩子被称作Streber/in的概率很大,因为他们都太会读书了,都还没怎么野心勃勃呢,一不小心就考得太好了,你说捉急不捉急!
尤其是在青春期,Streber/in被同伴排挤的可能性很大,日子很不好过。
如果偏偏又长得瘦小,性格害羞内向,还戴副眼镜喜欢思考人生,完了,不就是校园霸凌的完美对象么?
这题怎么破?
唯有秀肌肉。
毕竟,秀智商惹恼别人可能会挨顿揍,要是秀肌肉惹恼别人。。。别人也不敢表现出来。
而且,在德国这个全民健身狂热的国家,如果运动方面“有点东西”,立马就能和周围人打得火热,混入主流社会不是梦。
没有什么不是一场球不能解决的。
如果不行,那就两场。
四肢必须发达
头脑各位随意
德国人对孩子的学习一佛到底,但对孩子的运动从来都是鸡血满满。
在德国,没有一个孩子可以逃得过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。
不是奥林匹克数学,谢谢!
他们的“起跑线”是真的要跑,拼体力的那种。
每个孩子出生后第一件事,就是每天趴着练习抬头。
小米那时候懒得要命不肯练习,头睡偏了,还被医生抓去做了理疗。
每次理疗过程就是花式抬头,以至于她现在每次脖子一梗跟我倔的时候,我都怀疑是不是当年治疗过度了。
再大一点就得开始爬。
和中国人不同,德国人很少抱孩子,在家都是用围栏圈一块地,让孩子随便运动。
我管这叫“圈地运动”。
无论春夏秋冬,婴儿们都在地板上像闪电一样爬行,来去如风。
那粗壮的大腿、强健的手臂、销魂的腹肌,常常令我心旌荡漾,热泪盈眶:
多好的扫地机器人啊,还会卖萌!
如果运气好的话,这个时候可以入托了。
在托儿所里,你娃能说会道会数数,并不能在老师心中激起一丝涟漪,但要是你娃哪天学会了什么高难度动作,接娃的时候你会见到老师最激动的表情!
无论内心有多么迷惑,你都只能跟着瞎激动,不然就显得不解风情。
不仅如此,每半年幼儿园还会给出一份报告,又是数据又是图表,详细记录你娃大动作完成了多少,小动作完成了多少,在婴儿界处于怎样的水平。
请一定要珍惜这份报告。
因为在学校里永远不会有老师告诉你,你娃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什么水平。
他们对学习的重视还不及对运动的十分之一。
记得大麦小学入学考试之前我有点紧张,跑去问老师如何才能加强德语语法。
老师说那都不是个事儿,反正小学会教。
放心吧,你女儿会劈叉,倒立,翻跟斗,你还担心什么?
我???
我女儿要报考的是杂技团吗?
小学第一次家长会,气氛紧张而热烈。
家长甲:体育课一周几小时?
家长乙:什么时候开设游泳课?
家长丙:有足球训练吗?
家长丁:篮球学不学啊?
直到家长会结束,也没有一个人问到和学习有一毛钱关系的问题。
我按捺不住,弱弱地问了句:贵校升学率多少?
瞬间空气就凝固了,大家惊异地看着我,仿佛我走错场子了,这里是体校。
班主任扶了扶眼镜,告诉我从来没有人统计过升学率。
好吧,这就是传说中全市口碑最好的小学之一。
如果不是德国人对好学校有什么误会,那么误会的就是我们。
如果要看升学率的话,哪个小学都没这种东西,只能靠家长自己统计。
怎么统计呢?
等你娃考完了就知道了。
你会在最后一刻弄清楚这个神秘班级的孩子们最后都去了哪里。
大麦上了小学,我才明白幼儿园说的让我不用担心是什么意思。
每天一下课,操场里都是一群群跑跳攀爬、筋斗乱翻的猴子,哦不,孩子。
大麦秀了一把单手空翻,就成功出圈了,相当于上了学校热搜。
有个男孩劈叉劈得比她还直,也出圈了,吸得女粉无数。
还有个男孩可以倒立用手行走十几米,那可不得了了,立马引起轰动,成为全民偶像。
在中国,成绩好就可以横着走。
在德国,成绩是个什么鬼?你有炽热的肱二头肌吗?
大麦在学校的江湖地位从来就不是靠考试考出来的,而是靠耍杂技耍出来的。
和她最要好的那些孩子们,不是拿过游泳金牌,就是得过长跑冠军,没有一只弱鸡。
如今大麦上了中学,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依然是那些跳绳跳出花来、俯卧撑一口气一百个的运动健将们。
反正,四肢必须发达,头脑各位随意。
在德国,最不缺的就是运动
话说,大麦会单手空翻这件事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。
谁让我是入乡随俗小能手呢?
德国孩子玩过的,我家两只小的一样也没落下过。
大麦两岁不到,我就送了她一辆跑车。
严肃一点,这个学名就叫“跑车”,德语Laufrad一比一直译,信达雅到不行。
只不过,这车没有脚蹬子,需要劳驾自己的脚亲自跑。
一路跑一路假装自己在骑自行车。
就这么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,全德国孩子都玩,很诡异对不对?
两年后当大麦拥有第一辆真正的自行车时,谜底终于揭晓。
玩过“跑车”的孩子可以实现和自行车的无缝对接。
上去摇摇晃晃才几分钟,就开始把自行车骑到飞起,就问你神奇不神奇?
傻呵呵跑了两年,原来练的是平衡啊!
有了这逆天的平衡感,接下来学什么都像开了挂,轮滑雪板冰刀一键三连,不在话下。
回想起我小时候学个自行车摔得半死,学轮滑差点摔出脑震荡,不禁悲从中来,我缺的是运动细胞吗?
不,我缺的是一辆跑车!
这位朋友,说你呢,别往文末拉了,不带货,没链接。
想要跑车的话,把自行车脚蹬子卸了就完了,做人可以简单一点,做车也一样。
在德国,四周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。
几乎所有的运动类兴趣班都从四周岁开始招生。
为什么是四周岁呢?
从学术的角度看,这是一个可以确保不尿裤子的年龄。
德国孩子一到这个年龄,老父老母们就都开始蠢蠢欲动了。
女孩通常会芭蕾体操二选一,小公主选芭蕾,女汉子选体操,非常科学。
男孩选啥?
在德国还能选啥?
搞不好男孩刚出生的时候他老爹已经把球衣号码挑好了。
足球这项运动不怎么费钱,场地和教练费用都老便宜了,但是很费时间,一周三次训练,再加上周末经常要开去很远打比赛,没有真正的热爱是很难坚持的。
不过德国人最不缺的,恐怕就是对足球的热爱了。
记得大兄弟刚来德国的时候,有天和几个自称中国巴乔、中国罗马里奥的同胞们踢球,偶遇一群十来岁的德国儿童,就想逗逗他们。
结果被逗了。
儿童们把巴乔罗马里奥过得连妈都不认识,球皮都摸不到。
当一项运动发展成全民运动的时候,真是细思极恐。
除了这些带有性别色彩的项目,孩子们还会学一些中性运动。
比如,游泳人人必学。在德国,会游泳和会走路一样是标配。
学校里,一个孩子不会算术没什么,但如果不会游泳,那绝对是异类,所有人都想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毛病。
大麦和小米都是在四周岁的时候进了游泳班,先学蛙泳,然后仰泳自由泳各种泳姿走起。
游泳之所以深受重视和厚爱,我琢磨着,也许因为这是唯一一项可以终身进行的运动。
毕竟德国人待机时间超长,平均寿命高达81岁,当别的都搞不动的时候,划水和摸鱼就成了最佳选择。
游泳和夏天配一脸,可惜德国的夏天无比短命。
不过,德国虽然夏天短,但是冬天长啊!不仅长到没朋友,还冷到没对手呢!
能配得上这么要命的冬天的,也就只有滑雪这么高贵的运动了。
几千米那么高,几千块那么贵。
但是呢,如果要说哪项运动最适合育儿,我首推滑雪。
没有哪项运动可以像滑雪这样,既能拥抱自然,又要经历风雪,既能消耗体力,又能磨炼意志,还要时刻面对天气突变、缆车关闭、修改路线、甚至迷路种种突发事件。
大麦和小米从四周岁上雪板,这么多年驰骋于各大雪场,已经变得相当皮实,相当老道,绝对值回票价。
要说这个运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,不是费钱,而是费妈,相当费妈。
带孩子滑雪,必须一个负责带路,一个负责垫后,因为一旦有人摔倒,已经滑下山的人是很难逆行解救的。
所以最后那个垫后的通常是妈。
这个妈,就是爬也要把雪场给爬遍了。
这世上没有什么运动小白,人人都是黑道高手,只要你有两只娃。
体育专业党 VS 体育酱油党
这就完了吗?没有,远远没有。
歪果仁的想法通常是:先来个大球,有对抗有配合,人多势众,一脚踏入主流社会;再配个小球,有技巧有交流,组合灵活,方便日后私人交际。
毕竟以后不管是谈恋爱还是谈生意,都是小球为佳,你没法让对方等等,因为还缺十个人。
这里大球包括:足球、篮球、手球、棒球、冰球、曲棍球。。。
一般首选足球,其它排名不分先后。
小球包括:网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高尔夫。。。
一般首选网球,其它排名不分先后。
土豪请选高尔夫,看一眼别的都算输。
如果精力旺盛,还可以临幸这些:
马术、花滑、跆拳道、空手道、柔道、武术、击剑、射击。。。
比如大麦和小米就学了一个极其高冷的项目:
咏春。
对,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咏春,叶问李小龙的那个咏春。
本来是为了让她俩防身用的,后来发现她们主要用来对打,解决私人恩怨。
而且目前学艺尚且不精,打着打着容易技术变形,猝不及防就扯起头发来,又哭又叫,有辱师门。
但是对外威慑力还是足够的。
只要在学校里露出一招半式,那是绝壁没有人敢惹的。
德国孩子虽然人人都搞体育,但其实暗地里早就泾渭分明地分作两派:
专业党和酱油党。
酱油党接受彻底的快乐教育,每周打一次酱油足矣,开心就好,一切随缘。
四周岁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酱油党。
之后,有天赋的孩子会被逐步挖掘,在家长的支持下直奔专业而去。
一旦加入专业党,训练时间和强度就会同步激增,进度加快,大小比赛不断。
其他孩子则继续欢快地打着酱油,直到长大成人。
体育这条路越往上走越是艰辛,需要家长付出巨大的财力和精力,比如,在院子里修建训练场地装置、带着私人教练满世界飞。
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只想作为业余爱好的孩子来说,却是一件极其简单、可以轻轻松松玩一辈子的事。
家长没有多少经济压力,孩子也没有多少比赛压力。
比如大麦最爱的芭蕾,练了六七年,竟然连足尖鞋都没穿过,基本功可以说是相当随意了。
可惜吗?
也不。
毕竟她也没想成为芭蕾舞演员啊!
六七年没有出什么成绩,但她也足足开心了六七年,不好吗?
六七年的时光,早已藏在她笔直的身板里,骄傲的神情里,笃定的步伐里。
如果有一种舞蹈能让人愉快地跳到老,能不能垫脚尖有什么关系?
是不是芭蕾本蕾又有什么关系?
运动强健的
不止是身体
事实上,大麦和小米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很多,什么都玩过一点。
发展成专业的有几样呢?
一样都没有。
但是她们健康、强壮、活泼、自信,走到哪里都能和别人迅速打成一片,什么话题都能接上,什么玩法都能加入。
她们喜欢竞争,也擅长合作,遵守规则,也懂得变通,渴望成功,也接受失败。
运动分泌的多巴胺,让她们乐观开朗,无惧压力。
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,令人强健的不仅是身体,还有心理。
大麦读小学时,常常因为被喊作Streberin闷闷不乐。
上了中学后,不怎么听她提了。
有天我心血来潮,问她现在班上还有没有人这么喊。
她说有啊,很多啊。
我问她,会不会因此不开心。
她哈哈一笑,说,为什么要不开心?
这个词翻译成中文,不就是学霸嘛!
很好,很好,翻译得简直又信,又达,还特么雅!
本文转载自“女子无才便留德”,作者“无才姐”。公众号以中德文化差异为背景,以家庭教育为基本主题,探讨生活多层面、深层次的问题。无才姐,才华有限而热情无限。资深留德华,淡定俩娃妈。用有趣的灵魂,抵御育儿路上的鸡飞狗跳;透过公共议题,发出冷静、逻辑、高效的声音;穿越众生喧哗,守护温暖与爱。
精彩回顾
长按复制ID添加好友, 加入英国、美国、海外高中等留学资讯分享群:
guanjia333